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咨询 > 典型案例
江苏省太湖流域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太湖水质战略研究
时间:2014-03-10 00:00:00  来源:

 

 编写单位: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
 主要完成人:王 进 胡惠良 张利民 潘华新 夏明芳 朱 枚 朱 红
            黄建国 祝栋林 蒋松凯

    【项目背景】
    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面积暴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且在“三湖”治理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太湖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加大治理投入、促进经济转型、加强生态清淤以及调水引流等治理措施的深入开展,太湖治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要求、湖体富营养化指数下降到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蓝藻发生次数和面积明显减少、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改善。但是,从长远来看,太湖治理工作仍然非常艰巨,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太湖治理的成效是太湖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志,太湖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太湖治理的根本保证”,要求太湖治理工作在狠抓工程项目治理的同时,突出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和实施,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治理太湖的根本举措,并以此作为太湖治理工作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拓展与延伸。
    【内容简介】
    本课题主要内容分为五大块,涉及相关地区经验借鉴、太湖流域产业结构及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太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太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与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研究等。
    相关地区经验借鉴章节主要是研究借鉴日本琵琶湖、我国云南滇池、抚仙湖—星云湖流域关于水环境治理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采取的措施和途径,旨在为我省太湖流域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太湖水质提供经验借鉴。
    太湖流域产业结构及水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章节着重分析1978年以来太湖流域产业结构的演变情况以及太湖水质的变化情况,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出产业结构时空演变与太湖水质之间的机理关系。同时,针对产业研究不同产业的污染负荷情况,找出真正导致流域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确定工业、农业以及生活污染对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贡献,为下一步进行流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基础。
    太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研究章节创新性地从流域水环境污染压力和流域水环境容量两个尺度出发研究江苏省太湖流域空间水环境污染压力和水环境容量大小的空间分布情况,采用ARCGIS手段,对两者评价结果进行叠加,提出流域内产业设定的准入门槛高低顺序基本为高压低容区>低压低容区>高压高容区>低压高容区。在此基础上,课题针对性地对农业和工业的空间产业准入门槛和结构调整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案,为下一步太湖流域内空间上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研究依据。
太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与方向章节在太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研究章节的基础上,对流域内农业、工业分别提出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特别是工业对污染比较重的纺织印染、化工、电镀等行业针对性提出了具体的结构调整方向,提出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框架下,纺织行业通过淘汰一批,搬迁一批,提升改造一批,兼并重组一批,进一步推进纺织印染行业的产业升级和环保能力升级;化工行业突出集中入园、关闭、技术改造以及空间转移,以此促使太湖流域化工行业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降到最低;电镀行业继续实施关停并转搬迁政策并设置电镀集中区,设置严格的行业准入门槛。太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效益章节。
    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章节研究主要考虑到产业发展是市场行为,不能靠行政指令进行调整,课题针对流域内产业发展特征,重点采取“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机制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依据经济杠杆作用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提高水资源费征费标准、开展排污权和产能指标交易、建立绿色信贷挂钩制度、建立退出和激励机制等有效途径。
    【工作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09年12月份正式开始,到2011年7月底结束,历时1年7个月。其间包括以召开部门座谈会、多次到现场调研的形式对江苏省太湖流域范围内苏锡常三市政府研究室、发改委、经信委、太湖办等单位以及重点纺织、化工、冶金集中区的企业进行详细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报告大纲的专家评审,在评审修改后的大纲上开展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对江苏省太湖流域产业结构演变、水环境质量演变、产业结构演变与水环境质量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江苏省太湖流域范围内基于改善水环境质量基础上的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农业、工业、服务业)、基于水环境压力分区和水环境容量叠加分析基础上的产业结构空间优化调整思路、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体制创新研究等内容,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措施和建议,最终撰写了研究报告,在向江苏省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厅、农委、太湖办以及苏锡常三市相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后,对研究报告进行了三次修改完善,最终于2011年7月22日通过了由江苏省发改委和太湖办于南京金陵晶元大酒店共同组织召开的江苏省太湖流域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太湖水质战略研究专家评审会,形成了报告最终稿。
【咨询工作特点】
    纵观本课题研究,咨询工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题的理论水平较高。课题结合经济地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对环境科学特别是环境地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和创新;同时对环境地理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创新:传统环境地理学的理论侧重于对地域空间上环境质量的研究,本研究在分析太湖流域内产业的发展特征和空间布局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太湖水环境质量的演变情况,对流域内产业污染负荷进行了整体分析,找出了重点产业和行业对水环境质量的污染贡献,以此为基础,从地域空间的环境压力和环境容量两个层面叠加,提出江苏省太湖流域内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具体区域,将经济地理学的产业空间理论纳入到环境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中,为从产业结构的空间调整视角研究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是课题的创新程度较高。从目前关于区域性水污染防治和区域性经济结构调整的研究成果来看,2011年前科技文献中鲜有此方面研究,后来根据本研究成果整理发表的学术论文很快便发表在影响因子较高的一级学术期刊《生态学报》上,即2011年31卷22期发表的《江苏省太湖流域产业结构的水环境污染效应》,因此本研究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为其它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经验借鉴;此外,课题还针对流域内产业发展特征,依据经济杠杆作用,分别提出了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提高水资源费征费标准、开展排污权和产能指标交易、建立绿色信贷挂钩制度、建立退出和激励机制等创新性途径,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可实施性。
    三是课题研究深度较深。课题分析了1978年以来江苏省太湖流域产业结构、水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过程,并有针对性地对太湖流域内主要行业发展的污染负荷和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关的基础结论。此后,选择相关指标在太湖流域空间范围内对水环境污染压力和水环境容量分别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课题基于水环境约束对两个要素进行了叠加,形成了低压低容区、低压高容区、高压低容区和高压高容区等4个组合类型的水环境准入分区方案。提出流域内产业设定的准入门槛高低顺序基本为高压低容区>低压低容区>高压高容区>低压高容区。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对农业和工业的空间产业准入门槛和行业结构调整(化工行业、纺织行业等)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案,为下一步太湖流域内空间上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研究依据。
    四是课题研究方法先进。课题采取了数学模型(SPSS)和空间分析模型(Arcgis)相结合的手段,将本来属于一般的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按照空间行政单元分配信息,将一元数据分配到二元空间上进行叠加,将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引用到环境地理学中开展数据分析,最终得出了较为可信也较可操作的思路和结论。
    【咨询效果】
     2007年以后,全国和江苏省均较为重视太湖水环境的治理,特别是温家宝总理提出从经济结构角度思考水污染治理的思路以后,如何开展太湖流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此更好地改善太湖水质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因此,课题成果可为全国范围内开展湖泊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社会意义较为显著。
     一、为其它湖泊流域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课题依托江苏省太湖流域开展基于水环境约束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较大的影响力,研究采用GIS等工具,创造性地从水环境压力和水环境容量双重叠加的基础上分析太湖流域未来基于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产业发展的适宜性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调整思路进行了系统总结,解决了目前太湖流域水质改善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瓶颈,鉴于太湖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经济高度发达导致了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本成果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以为我国其它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湖泊流域开展基于改善水环境质量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依据,对于推动开展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与流域水环境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为江苏省政府未来开展制定太湖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基础。本研究是基于改善太湖水质的工程措施接近饱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上日程的前提下开展的,对于未来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课题在空间和行业两个层面针对性提出了江苏省太湖流域基于改善太湖水质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特别是提出了具体的机制体制创新,可以为下一阶段江苏省开展治理太湖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社会意义较为显著。

     本战略研究获2012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2004):江苏省工程咨询协会 技术支持:江苏省信息中心
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285号4楼 邮编:210003 电话:025-83581331 025-83581333 E_mail: 1264994830@qq.com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32位以上颜色浏览本站效果最佳
网站备案序号:苏ICP备05042244号